第115章 橡胶的踪迹 (2 / 3)

一件好的板甲,需要一个会打铁的裁缝,既要会量体裁衣又要会打铁,只是集二者兼于一身的,凤毛麟角。

放弃了复制板甲之后,扶苏也同样放弃了半身胸甲的制作。

胸甲的强大防御力,源自于一体打造的穹壳结构。

锻打穹壳是技术活,一般是胸口处最厚,越靠边缘越薄,打不好轻则厚度不均匀重则当场开裂。

而且一旦在战斗中损坏,需要修复的工艺也不是军队中的大头兵所能掌握的。

所以这也是扶苏选择扎甲的另一个原因。

相比于欧洲采邑制度之下的低烈度战争,秦国这边的战争规模,动辄发兵万人。

再加上秦律不予许私人藏甲,发放的铠甲武器在作战完毕之后,需要重新登记返还武库。

这就要求铠甲必然是统一制式,以此来降低后续的维修和保养成本。

而扎甲,则完美符合这一要求。

毕竟它是由一片一片的金属甲片编织而成,在秦国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模式下,甲片和甲片的规格一致,可以自由替换。

只要掌握了编织甲片的技巧,士兵可以自己动手修复损坏的盔甲,完全不会影响随时可能打响的战斗。

扶苏听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,继续向炼铁区内部走着。

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完全变了个模样的炼焦炉。

最早的时候,扶苏所设计的炼焦炉,是最简单的露天法,既将大量煤炭在地上堆好,上面盖上木柴引火,几天后就得到了焦炭。

除了污染环境,以及能源消耗过大之外,简单粗暴,易于操作。

不过等到耐火砖和水泥搞出来了之后,炼焦炉的构造得到进一步改进。

虽然炼焦的时间长了一点,但炼焦率却大幅提升,而且再加了一套水冷系统后,也可以回收一些炼焦时产生的煤焦油。

而煤焦油,才是扶苏最为重视的。

他在穿越前,曾经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过,橡胶的来源,不仅仅是生长于美洲的橡胶树,在蒲公英的根部,也可以提取出类似橡胶的成分。

有了橡胶,超薄款……呸,胶鞋、轮胎、灌溉胶管就有了!

因为标题足够引人瞩目,所以扶苏清楚的记得,那种蒲公英被称为俄罗斯蒲公英,多年生草本植物,广泛分布在寒带、温带和热带地区。

而这种蒲公英的原产地是哈萨克斯坦,也就是现在的大宛国!

匹夫无罪怀璧其罪。

苜蓿草、汗血马、蒲公英,单凭这三样,足够让扶苏以‘强制附庸’的借口对他宣战了……
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